如何建立有效的個人學習計畫?

告別三分鐘熱度!3 步驟建立有效的個人學習計畫,讓學習真正發生

「今年我一定要學會 Python!」、「我要開始每天學英文!」我們都曾立下宏大的學習目標,但多數時候,這些計畫都在收藏了無數篇文章、買了幾堂線上課程後,就不了了之。問題不在於缺乏動機,而在於缺少一個有效、可執行的「學習計畫」。與其依賴意志力,不如建立一個能推動你前進的系統。

第一步:設定一個「專案導向」的具體目標 模糊的目標(如:學 JavaScript)只會讓你迷失在無盡的教學影片中。試著將它轉換為一個具體的、以「完成一個作品」為導向的目標。例如,把「學 JS」改成「在兩個月內,用原生 JS 打造一個可以新增、刪除待辦事項的 To-do List 網站」。一個明確的專案目標,能給你清晰的終點線,並讓你接下來的學習路徑有所依歸。

第二步:由終點往回推,拆解成每週任務 有了專案目標後,開始逆向拆解。為了完成 To-do List 網站,你需要學會什麼?你可能會拆解出:「1. HTML/CSS 基礎、2. JS 變數與函式、3. JS 的 DOM 操作、4. 事件監聽…」。將這些大主題,再細分成可以放進你行事曆的「每週任務」。例如,這週的目標就是「完成 JS 變數與函式的學習,並能寫出一個簡單的計算機功能」,這會比「這週要來學 JS」具體得多,也更容易執行。

第三步:貫徹「做中學」,並定期回顧調整 學習最忌諱只看不練。為自己訂下規則,例如學習時間的 80% 應該花在「動手實作」上,無論是寫程式碼、做練習題,還是應用到你的專案中。同時,每週末花 15 分鐘回顧你的計畫:這週的進度如何?是否遇到困難?原訂計畫是否需要調整?學習不是一條直線,定期回顧與修正,才能讓這個計畫真正符合你的步調,陪你走到終點。

推薦文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